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欢迎报考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

发布时间:2019-09-16            编辑:shenyiqiang           审核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全国原有的40个工程硕士领域合并为八个专业学位类别。太阳集团官网2020年在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两个类别中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欢迎报考!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0854 电子信息

 

(原工程硕士的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位名称:电子信息硕士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④915电子信息理论基础(自命题)

工程数学和物理光学二选一

电子线路

考试范围:④电子信息理论基础(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

 

 

1、初试参考书目:电磁学部分参考张三慧主编的《大学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复试参考书目:物理光学参考书目:《物理光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梁铨廷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工程数学参考书目:《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简明教程》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数学-复变函数(4版)》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同等学力加试参考数书目:《电子线路》梁明理、邓仁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0856材料与化工
 
 

(原工程硕士的材料工程)

学位名称:材料与化工硕士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④916物理学(自命题)

固体物理和无机化学二选一

不招同等学力

考试范围:④916物理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量子物理)

1、初试参考数目:《物理学》上、下册第六版,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等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参考书目:《固体物理学》,黄昆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是与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电气、软件、光电、仪器仪表等专业领域,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生物信息、量子信息等新兴方向紧密关联的专业学位。本院设立4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物联网与移动数据、集成电路工程、智能信息处理和光学工程。依托广东省位居电子信息制造业前列的优势,本院重点开展现代通信与5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高精度无线定位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智能物联网在工业智能智造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光通信中新型复用技术的研究、非线性传输与控制研究、信号整形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科研团队围绕科技前沿和应用急需的关键技术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尤其在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在知识源头和人才储备及产业支撑等方面,发挥了以科技服务地方和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导师队伍

       

        01方向:智能物联网与移动数据

- 罗高涌: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技术,物联网,移动数据及应用,

  电子邮箱:gyl@gzhu.edu.cn

- 周发升: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技术、物联网、移动数据及应用,

  电子邮箱:zhoufs@gzhu.edu.cn

 

02方向:集成电路工程

- 曾衍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模拟/混合信号IC设计、电源管理IC设计、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

  电子邮箱:yanhanzeng@gzhu.edu.cn

    

03方向:智能信息处理

- 王锋: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天文海量数据处理、智能信息管理,

  电子邮箱:wangfeng@astrolab.cn

- 郑艳华: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力线通信,无线能量传输,智能信息处理,

  电子邮箱:yhzheng@gzhu.edu.cn

- 曹忠: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系统,

  电子邮箱:zhongc@gzhu.edu.cn

  

04方向:光学工程

- 方晓惠: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纤通信技术及传感技术,

  电子邮箱:fangxiaohui@gzhu.edu.cn

- 张冰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非线性光传输、光场调制及光学轨道角动量应用,

  电子邮箱:zhang_bzh@gzhu.edu.cn

- 陈志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超快光子学与超快过程,自旋电子学,

  电子邮箱:chenzf@gzhu.edu.cn

  

2、材料与化工

 

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与基础,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我国新材料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院材料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电信息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将瞄准国际材料科学前沿,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材料工程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新材料企事业单位输送高水平研发人员,实现既可“顶天”(开展先端研究)又能“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材料科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高性能、多功能、绿色新材料的巨大需求,瞄准高端探测/显示器件、新能源技术等应用领域,开展发光材料、半导体材料、高灵敏探测材料、热电材料、先进核能材料关键材料、新型储能材料以及计算材料科学等相关研究。
    本学位点师资队伍雄厚,先后主持或参与科技部973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拥有完善的新材料研究所需科研设备:薄膜沉积设备,SPS高温烧结炉,力学试验机、球磨机、光刻机,光电响应测试平台,X射线衍射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色谱仪,热重分析仪,共聚焦拉曼光谱仪,飞秒激光器等设备。与国内从事材料研究的高科技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与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烟台希尔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新型红色LED荧光粉”项目研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科研设施,以及产学研合作实践,能充分保障本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导师队伍

01方向:新能源材料

- 张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核材料、金属材料、辐照损伤,

 电子邮箱:zhangtao@issp.ac.cn

- 张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半导体材料的光物理特性研究、超快光物理,

 电子邮箱:wzhang@gzhu.edu.cn

- 李涵: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热电材料及器件、高通量实验、纳米复合功能材料,

 电子邮箱:lihan@gzhu.edu.cn

- 姚玲敏:讲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介电储能、电化学储能、光电催化,

   电子邮箱:speel.m.yao@gzhu.edu.cn

 

02方向:光电信息材料

- 潘书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光材料、光探测材料与器件、非平衡态材料生长,

 电子邮箱:sspan@gzhu.edu.cn

- 郭康贤: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低维凝聚态物理,

 电子邮箱:kxguo@gzhu.edu.cn

- 张艳阳: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凝聚态理论,量子输运,拓扑态,无序系统,

 电子邮箱:yanyang@gzhu.edu.cn

- 王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气体传感器、癌症检测、微纳制造、人工智能、微电子器件  电子邮箱:binwang@gzhu.edu.cn  

- 张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人工超构材料、微纳光学、光镊技术,

  电子邮箱:zhangwu@gzhu.edu.cn

- 张成云: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飞秒激光微纳结构诱导、纳米光子学与功能器件、光电检测技术,电子邮箱:chyzhang@gzhu.edu.cn

- 葛军:讲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新型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材料,

    电子邮箱:speegejun510@gzhu.edu.cn

- 陈继培:讲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自旋电子学、拓扑自旋结构、磁性材料的理论计算及模拟;电子邮箱:chankaipui@163.com

 

 

 

版权所有:15vip太阳集团(china)有限公司 - Official Platform

粤ICP备 05008855 号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 扫码关注公众号